于萍出生于山東東營,畢業(yè)于中國海洋大學,目前在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外事服務中心擔任英語翻譯。在2021年全國翻譯系列職稱中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了一級翻譯評審,通過CATTI中心,于萍與各位正奮斗在一級翻譯拿證路上的翻譯人們CATTIer們分享了她的心得。
一、譯路之行,雖苦尤甜—致翻譯專業(yè)學生
我與CATTI考試結緣比較早,一路走來,CATTI考試似乎對我格外青睞,但其實,我的“譯路”很苦,翻譯學習就是一個下苦功夫的過程。
我的翻譯學習從啃書開始。我就讀的本科學校是一所專門的外語院校,圖書館里有許多原版書籍和外刊。我借閱的第一本書籍是林語堂先生的Moment in Peking。這本書我看了不下三遍,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拾,迷上了林語堂先生。他的小說三部曲,譯著《浮生六記》、《古文小品譯英》,散文《吾國與吾民》、《老子的智慧》、《生活的藝術》、《美國的智慧》以及人物傳記《蘇東坡傳》都是我的心頭好。林語堂先生的用詞很講究,但不學究,特別是用英文描述典型的中式場景時,用詞恰到好處,娓娓道來,令人回味無窮。后來,從羅經(jīng)國教授譯的《古文觀止》、徐英才教授譯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選》,到賽珍珠的小說《大地》、譚恩美的小說《喜福會》,我癡迷于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英文作品。正是這些書籍為我后來的翻譯學習和實踐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大二下學期,我們開設了筆譯課程。在我的翻譯啟蒙老師方俊柏老師的“逼迫”下,我逐字逐句研讀了張培基先生的《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全四冊和《散文佳作108篇》,又認認真真逐句翻譯了三筆和二筆的教材。是的,我不是天賦型選手,我是真的把教材里的文章認真翻譯到了紙面上,并反復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后來考一筆時,我選擇了《英語文摘》,沿用同一方法,逐篇翻譯,與譯文對照比較。
翻譯學習沒有捷徑,需要下苦功夫。套用一個流行的詞匯,那就是自我“內卷”,最初可能只是心甘情愿地做著微不足道的事情,樂在其中,但日積月累,就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二、蓄力積累,厚積薄發(fā)—致初入職場的譯員
研究生期間,我的專業(yè)是語言學,但憑借CATTI二級筆譯證書,我開始“不務正業(yè)”,參與了許多翻譯實習和兼職項目,畢業(yè)時,我已經(jīng)是一名“老翻譯”了。但無論畢業(yè)時多么意氣風發(fā),現(xiàn)實都會讓人懷疑人生。
畢業(yè)后,我有幸接連在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的三個大型招商項目組駐會。從區(qū)情、市情,到項目承接手冊、談判文稿、PPT、合同文稿、調研材料,再到項目涉及的土地招拍掛、工商注冊、土建、工程、機械類知識,還有律師團隊和會計團隊的專業(yè)材料,大量的文字材料令我應接不暇。因此,我只能督促著自己不斷地學習,廣泛地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迅速接受新的知識,虛心向老翻譯請教,反復琢磨怎樣才能把每一份材料、每一句話準確地翻譯出來。
于我而言,這一時期,是一個蓄力積累的時期,積累的不僅僅是翻譯工作量,還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譯路漫漫,在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的時候,往往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因此,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經(jīng)常停下來,反思和總結,不斷地積累和沉淀,才能厚積薄發(fā),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心存敬畏,保持初心—致我們團隊
2017年,我開始在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外事服務中心工作。外事翻譯獨具特色,我也深切感受到了翻譯責任重大,所以始終對外事翻譯工作抱有一顆敬畏之心,認真嚴謹,絲毫不敢懈怠。例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文字材料我們總是要交叉審校好幾遍才定稿;在語言環(huán)境提升工作中,我們在大學教授、國際學校外籍教師、當?shù)貎?yōu)秀翻譯公司團隊的幫助下,收集整理英文標識4000余條,逐條查找存在的翻譯問題;在大型外事活動中,我們甚至會在活動開始前直接跑到會場控臺上盯著技術人員修改大屏幕上的英文和標點符號。
目前,我們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外事服務中心有三名英語翻譯,且都已經(jīng)考過了CATTI一級筆譯。優(yōu)秀的團隊互相成就,讓我格外自豪的是,雖然已經(jīng)畢業(yè)近十年,我們仍然堅持著常規(guī)的集體訓練和學習。2021年,我們還參加了外文局主辦的暑期翻譯研修班,系統(tǒng)地“回爐重造”。翻譯學習任重而道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走得更遠。
最后,感謝外文局CATTI中心這個平臺以及我們單位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外事服務中心給予的支持和肯定。譯路漫漫,學無止境,希望每一位翻譯學習者能夠保持初心,踏踏實實學習、積累,努力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并且順利通過職稱評審。
(作者:于萍 ;編輯:孫婉茹)